梵天殿
⑱ 导赏点十八:北宋香樟木雕彩绘骑狮文殊菩萨、骑象普贤菩萨坐像一对
文殊菩萨又名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智德、正德。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妙乐」。坐骑「青狮」为凶兽,威风能震慑魔怨,具有极为威猛的力量。
大行普贤菩萨曾译遍吉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菩萨,代表理德、行德。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坐骑「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
馆藏的两尊菩萨是同时期一对的作品。面相长圆,眉弯眼长,双颊丰腴,嘴角含笑,形貌平和。头戴化佛冠,肩披天衣,身饰繁复华丽的璎珞,衣帛翻转流畅,线条灵动,制作精美细致。单腿支在坐骑之上,手置于膝,抚摸坐骑,戏坐于坐骑上,自在闲适。两者坐骑皆平伏在地,四肢稍短。狮目凝视远方张嘴怒吼,象目凝视远方憨厚老实,姿态生动活泼,相映成趣。
两尊造像饱历沧桑而幸存至今,虽色彩已经几乎不能辨认,但更添几分历史的沧桑,实属难得。
⑲ 导赏点十九:铜铸造圣救度母坐像
圣救度母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本尊之一。中国古代称之为多罗菩萨,这是梵语Tāra的汉译。
圣救度母共有二十一尊化身,简称二十一尊度母,其中,在西藏流传最广的是绿度母与白度母。绿度母现妙龄女子相。因为全身绿色,故称「绿度母」。一面二臂,慈悲形相,头戴五佛宝冠,身挂各种珠宝,并穿各色天衣,下身重裙,以为庄严,于莲华月轮上,坐菩萨座,右足蹍,左足蜷。右手向外置于右膝上,作施愿印,并持乌巴拉花。左手当心持乌巴拉花。
关于度母的起源,传说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每日不辞辛苦,救度大批众生。一日她睁开圣眼观察,发现六道中众生并未减少。于是菩萨不禁悲从中来,流下眼泪。泪珠滴落,化作莲花,从莲花中生出身色各异的二十一尊度母,纷纷对观世音菩萨立誓,协助她共行救度众生之事业。
⑳ 导赏点二十:北宋香樟木雕彩绘骑犼观世音菩萨像
骑犼观音又名狮吼观音,乃因观音坐骑犼而得名,「犼」是一种异兽,据说是龙王之子。据说骑犼观音能降伏一切龙魔所生的病苦,救度三界众生脱离苦海,具有极为威猛的力量。骑犼观音除了单独出现外,有时与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成为一组造像,合称为「三大士」。
馆藏的此尊骑犼观音面相长圆,眉弯眼长,双颊丰腴,嘴角含笑,形貌亲和。头戴五佛冠,梳高髻,肩披天衣,身饰繁复华丽的璎珞,衣帛翻转流畅,线条灵动,制作精美细致。右手置于右膝,左抚坐骑,戏坐于金毛犼上,自在闲适。金毛犼状如小狮,头上有角,颈部长满波浪般的长鬃,身躯圆长,四肢稍短,卧于山岩。回首向上仰望观音,张嘴怒吼,姿态生动活泼。饱历沧桑而幸存至今,而且大致完美无缺,颜色鲜艳,十分难得。
㉓ 導賞點二十三:唐代梧桐木雕西方三聖立像
西方三圣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主尊,即居中的教主阿弥陀佛,和他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造像上,三者皆在莲座上,莲象征出淤泥而不染,于一真法界而能应化十方界。
阿弥陀佛身穿袈裟,胸前有卍字。左手持莲花,右手垂下作接引印。观世音菩萨,顶戴阿弥陀佛像,右手持柳枝、左手持净瓶。大势至菩萨:顶上有宝瓶,两手持莲枝,或右手持未开莲花,左手结皈依印。可惜因年代久远,两尊菩萨立像手持的法器已然散失。
馆藏的这三尊造像是传说中凤凰栖息的梧桐木所造。由于木性柔软且亲水性,所以梧桐木的耐冲击性与抗腐蚀、发霉都比一般木材来得低,难以保存。这三尊造像除了身上矿物颜料无法辨认外,雕刻的纹路历尽千载依然清晰可见。足见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