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殿
簡介: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
二零一零年八月,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由香港法住機構正式成立,創辦人為霍韜晦教授,創館館長為何廣成先生。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秉持著法住機構「讓一切有價值的文化永住於世」的宗旨,護持文化,愛護文物,讓年代久遠之中國佛教藝術珍品繼續散發光芒。二零一九年九月,繼任會長盧瑞珊博士自行出資大量添置藏品,讓珍寶館收藏的中國古代木雕佛像,無論在數量和工藝方面,均為世所罕見。同時,又得到喜耀教育文化基金鼎力支持,加倍擴充珍寶館的規模,讓公眾人士有一更理想的空間欣賞藏品。
② 導賞點二:佛教護法
佛教的護法眾多,在中國寺院裡最常見的有金剛力士、四大天王與韋陀等等。根據古印度的神話故事,金剛力士原是天界的守護者,而四大天王則是須彌山腰四大世界的守護者,祂們後來皆被佛教所收攝,不但成為諸佛、菩薩的隨從,更是佛法、僧團和寺院的守護神。
這些護法神像多相貌勇猛,手持兵刃,身穿甲胄,以威武的形態恫嚇邪魔外道,鎮護道場。本館藏的是一套完整的北宋四大天王木雕彩繪坐像,祂們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祂們的神像通常列在漢傳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因此又稱天王殿。祂們本來各持有不同的法器,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手纏一條龍、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寶傘,可惜這些法器都散失了。難得的是,這套四大金剛雖然經歷了八百多年改朝換代,原本的彩繪依然保存,未經任何修補,可知當時所用的礦物工藝的高超。
而另外一尊則是北宋韋陀木雕彩繪立像。韋陀,執金剛神之一,為菩薩化身,相傳過去為法意太子,因發願為密跡金剛力士來護持千位兄長成佛,願力的關係,示現護法相,後來蒙受佛陀授記,將於未來賢劫千佛中,最後一位成佛,佛號樓至。
世傳祂統領東西南三大洲巡遊護法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故寺院都會供奉祂,並常將其形象印在佛經與佛教典籍的末頁,冀望韋陀菩薩護持,讓正法久昌。
這尊高大的韋陀菩薩神態自若,正氣祥和,靠不夠一尺的雙足企立不倒,這可知其整體重心在設計上的巧妙安排。歷八百多年其彩繪紋飾依然保存完美,未經任何修補,可見工藝精湛。
④ 導賞點四:北宋十八羅漢木雕彩繪坐像展區
羅漢是Arhat阿羅漢的簡稱,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乃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階位。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離生死,不再輪迴就叫阿羅漢。羅漢在早期的佛教裡,多為釋迦牟尼弟子當中的得道者,他們藉由修行破除一切煩惱,並得到六通後,方能成為羅漢。而在大乘佛教的經典當中,釋尊在入滅之際,還另行囑託十六大阿羅漢,不入涅槃,為現世護法。
佛教經典記載原只有十六羅漢,但後世人將兩位有大功德的尊者列入羅漢之列,所以演變為十八羅漢,分別為賓度羅跋囉惰闍尊者、迦諾迦伐蹉尊者、迦諾迦跋厘惰闍尊者、蘇頻陀尊者、諾距羅尊者、跋陀羅尊者、迦理迦尊者、伐闍羅弗多羅尊者、戍博迦尊者、半託迦尊者、羅怙羅尊者、那伽犀那尊者、因揭陀尊者、伐那婆斯尊者、阿氏多尊者、注荼半託迦尊者、迦葉波尊者、梅呾利耶尊者。
展品是北宋時期完整十八尊一套的香樟木雕彩繪羅漢坐像,每尊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動感強烈,歷八百多年滄桑,仍能完整地保存出世修成正果者的神韻,實在是非常難得。
⑥ 導賞點六:阿難尊者、迦葉尊者木雕彩繪立像
摩訶迦葉,又被稱為大迦葉,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身邊的侍者,在十大弟子中稱「頭陀第一」。阿難又叫阿難陀,意為喜慶,是佛陀的堂弟,也是佛陀身邊的侍者,在十大弟子中稱「多聞第一」。
在中國佛教藝術中,阿難尊者與摩訶迦葉一起侍立在佛陀的左右兩邊,構成「一佛二弟子」的格局。傳統中「阿難」尊者往往被塑成正在合掌禮佛的年青僧人,而「迦葉」尊者則塑成羸瘦的苦行僧模樣。
館藏的這尊香樟木「迦葉」尊者造型雙眉緊蹙,皺紋滿布。面部方正、雙眼微閉,嘴部緊閉微翹。神情若有所思、沉靜堅定,鮮活地表現出堅毅沉穩、苦行修道的行者形象。
而香樟木「阿難」尊者造型則面龐豐潤,寬額豐頤,五官立體,眉清目秀、雙眼細長。體態豐盈,神情平和,年青且頗有稚氣,但又有卓爾不群之貌。
⑨ 導賞點九:唐代楠木三世佛木雕坐像
佛陀是超出三界輪迴的圓滿覺悟者。佛教有所謂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的說法。後來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又有十方佛、報身佛、法身佛、五方佛等講法。在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供奉的是正是漢傳佛教中的三世佛楠木木雕坐像,分別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中央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和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光王佛。
這三尊唐代巨大的楠木三寶大佛,其法相圓潤飽滿、莊嚴肅穆、目光深邃中帶有微笑之狀。再三仔細瞻賞其每尊法相,始知各自有其佛相,雄偉莊嚴,震攝人心,雕刻技術純熟,姿態自然如生,佛衣飄逸,衣褶疊層豐美,光影下栩栩如生,觀者得以一窺唐代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的工藝成就。
館藏的這套木雕三世佛時過千載又經晚唐武宗滅佛,盛唐時期的各類佛像大多被毀。這套巨型楠木三寶大佛仍保存至今,實在難得。